7月22日,吉林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召开“构建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,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”专题研讨会。会议深入探讨了如何结合学校“专业型、复合型、外向型”人才培养目标,系统构建具有吉外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。
聚焦四大核心素养 构建系统化育人体系
研讨会上,创新创业学院蔡博文教授详细介绍了基于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而设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纲要。该体系以“创新意识、问题导向、跨域融合、全球视野”为教学设计原则,围绕四大核心素养展开:创意创新意识(Creative Innovation Mindset)、实践创新能力(Practical Innovation Competency)、跨域学习能力(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 Capacity)和新国际化视野(New Global Vision)。
创新创业学院要培养的不仅是具备创业思维的学生,更是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。该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以期培养具备创意创新意识、实践创新能力、跨域学习能力与新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。
"六维一体"课程架构 实现全方位育人
会议重点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“六维一体”课程体系,包括必修课程、选修课程、专创融合课程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、赛创融合以及其他活动等六大培育类型。其中,《创新创业基础》《设计思考创新与应用》等必修选修课程夯实理论基础;《AI应用与智慧创业》《教育科技创新与教具设计》等专创融合课程将创新思维与专业特色深度结合;通过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、挑战杯等学科竞赛,实现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创”。
这套体系充分体现了外语院校特色,通过海外交流、国际竞赛、双语创新课程等方式,培养学生用英语或多语进行国际传播、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,真正实现了“新国际化视野”的培养目标。
强化实践导向 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
研讨会特别强调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。学院建立了从“创意-原型-市场验证”的完整实践链条,通过工作坊、创新训练计划、创业市集、企业导师讲堂等多元化平台,让学生在真实项目中锻炼问题定义、方案设计、资源整合与成果验证能力。通过跨专业团队合作,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,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跨域学习能力和国际化思维。这种“H型人才”培养模式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更有信心。
本次研讨会明确了吉林外国语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,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学院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打造更具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品牌。



初审|陈光英
复审|郭洪梅
终审|张俊姝